剖析中國RFID產業化進程
來源:安防知識網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7-10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是一種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由于具有體積小、容量大、多目標識別、定位及跟蹤管理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公共安全(如醫藥衛生、食品安全、危險品管理、電子證照、出入口管理)、生產管理控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交通管理等等領域。隨著RFID技術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RFID產業成為備受關注的高技術產業群,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聽說RFID這個詞,始于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推行的“RFID供應鏈計劃”。2003年6月14號,當沃爾瑪宣布2005年1月1日前,供應商必須在其供應給沃爾瑪超市的商品上貼上RFID標簽的消息時,令供應商大吃一驚。因為在這之前,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RFID究竟是什么“東東”。很清楚,作為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希望通過推行此計劃降低產品庫存量,加快產品流通,降低人力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隨著沃爾瑪RFID應用計劃的出臺,一時之間RFID技術也被推到了浪尖上,整個產業開始“熱吵”RFID技術。雖然接下來,沃爾瑪全球RFID計劃推行得并不成功,但RFID開始進入普通人的視野中,其價值也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關注。
作為一項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技術,RFID并不是一項新的技術。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RFID相關技術研究就已開始,并于60、70年代開始應用嘗試。經過數十年發展,射頻識別產品種類更加豐富,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規模應用行業開始擴大。
RFID技術的典型應用主要有:物流和供應管理、生產制造和裝配、航空行李處理、郵件/快運包裹處理、文檔追蹤/圖書館管理、動物身份標識、門禁控制/電子門票、道路自動收費等等。其在安防方面的應用主要有證照防偽(二代身份證、電子門票)、智能交通系統(鐵路機車車號識別系統、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停車場收費系統、公交車進出站管理系統、海關車輛進出檢驗系統)、電子支付(交通卡、校園卡、水電煤氣計量儀表)、門禁系統與智能卡系統等。
雖然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用戶帶來很多價值,如商品防偽、資產跟蹤、快速識別等等,但從實際應用面來看,當前除了門禁、停車場、證卡等一些早已存在的較為成熟的應用項目之外,其在供應鏈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典型應用,還只是些零星項目。近幾年來,人們開始冷靜下來,認真思考RFID的發展前景,并從已實施的項目中去發現RFID技術的優缺點,開發更加實際的應用點。
政策扶持、政府推動,RFID市場規模漸顯
為了加快RFID的發展,中國也從政策方面給予極大支持。2005年國家信息產業部設立RFID發展專項基金;2006年6月,中國15部委聯合制訂《中國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對RFID產業發展方向進行規劃和政策指導;之后,國家啟動了二代身份證項目;2008年奧運會大規模使用RFID電子門票;即將召開的2020年上海世博會也將使用8000萬張RFID門票。國家從政策層面對RFID技術的拉動,開始顯示其一定的規模效應。
根據2009年6月3日中國RFID產業聯盟及計世資訊聯合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RFID發展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RFID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了65.8億元,比2007年增長24.8%,并預計2009年增速將放緩至20.6%,至70.3億元。深圳科松電子有限公司RFID事業部經理朱紅光以二代證項目為例介紹,包括芯片設計、封裝生產、識讀工具等在內,僅這一項目就為中國RFID行業帶來將近20億的產值。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