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器件巨人―JDSU捷迪迅光電(深圳)有限公司專訪
來源:LED環球在線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6-15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光器件JDSU捷迪迅光電
JDSU近一年來一直都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據我們粗略的統計,從2004年8月到目前,JDSU至少進行了大大小小十幾次的收購或出售行動,包括近期出售北美制造工廠,出售東南亞制造工廠,出售CATV業務部,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深圳,收購Acterna,收購PhotonicPower以及LightwaveElectronics公司,看得出JDSU不停地在調整重組其光器件業務,從收購公司的種類來看,JDSU也在不斷擴充新的產品線,進軍新的市場,如網絡測量市場、固體激光器、光顯示以及光纖供電市場等,作為光器件產業的龍頭,JDSU的這一系列舉動都成為業界關注和討論的話題,JDSU是否已經將業務重點轉向其他領域?JDSU如何看待當前的光器件產業?未來還有什么戰略舉動?…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光纖通訊》雜志社和“光纖新聞網”的記者日前特意采訪了JDSU捷迪迅光電(深圳)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蔡波博士。
戰略重組接近尾聲 新的征程剛剛開始
其實,JDSU近期一系列的企業重組行動只是JDSU內部整合的延續。
蔡波博士表示,JDSU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內部整合,在此之前,JDSU由于產能非常緊張而無暇他顧,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JDSU的內部重組目前已經接近尾聲了。JDSU已經將全球的很多工廠資源集中在一起,形成3大生產基地和2大代工廠家。目前深圳工廠已經成為JDSU重要的生產制造基地,能生產JDSU幾乎所有的電信產品,現有員工1800人左右。
原先為思科高級副總裁的肯尼迪入主JDSU以后一直在執行“進攻性”的戰略,在經過近2年的內部整合后,肯尼迪的目光已經不局限于光器件產業,他希望進軍更寬更廣的市場,最近對安科特納(Acterna)的收購可以看作是他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
JDSU捷迪迅光電(深圳)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蔡波博士
蔡博士表示,JDSU近年來一直在"收縮生產基地,縮減成本,將那些與主務關系不大的業務賣掉,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主要業務上。“他形象地將當前光器件市場的現狀比喻為"魚大魚塘小”,光器件產業對JDSU而言市場顯得不夠大,目前JDSU已占有相當市場份額,但由于整體市場規模過小,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要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擴大市場范圍――收購安科特納正是這種策略的體現,它使JDSU從光器件產業拓展到網絡測試市場。
“事實上,我們只是繼續在熟悉的方向發展,或者說只是現有市場的延伸。”蔡博士如是說。安科特納是一家專業網絡測試廠家,其所在的市場空間大約在20-30億美元左右,主要用戶為運營商。通過收購安科特納,JDSU的年度總營業額將超過10億美元,并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光子系統和寬帶測試系統領域的領先地位。
蔡博士表示未來JDSU還會有更多的收購行動,未來動向仍值得我們關注。
預計很快就會實現盈利 繼續保留光器件產業
有人說當前光器件產業處于恢復增長階段,也有人說當前光器件產業處于“不好不壞”的境地,即收入在增長,但利潤卻微薄或者在下滑,甚至保持虧損。蔡博士表示當前光器件產業可以說處于“不好不壞”的境地,“但就JDSU而言,現在的明顯趨勢是總體盈利能力在增長,業務在增加,或者說主要業務(電信)在增加,次要業務(非電信)在減少――主要原因是JDSU出售了相當一部分非電信業務。”
蔡博士預計“公司在實現盈利這一過程中基本不會遇到太大困難。”JDSU目前依然擁有很大的現金流,這跟其他競爭對手如Bookham和Avanex有很大不同。
而日前宣布退出光器件市場的TriQuint的首席執行官RalphQuinsey則認為:“目前的光器件市場只能支持幾家規模適當、反應靈活的企業生存。”蔡博士也對此表示認可,相信很多人也對此表示贊同,但問題是幾乎每個人都認為他們會是剩下來的那幾家。光器件產業是一個比較狹小的市場,與客戶聯系非常緊密,可以說門檻(除了芯片)并不是很高,有退就有進出,“我相信還會有新進入的公司進入。但我們會繼續留在光器件市場。”
如前所述,JDSU已經基本完成了內部的重組,并依然保持有很大的現金流,這都是JDSU的重大優勢,也使JDSU重新恢復贏利有了堅實的基礎。相反,蔡博士對其主要競爭對手則給予不容樂觀的預測。Bookham和Avanex都面臨資金周轉的困境,現金流都不很盈余,并且剛剛開始走JDSU五年前就走的重組老路,要完成這些都非易事,會面臨許多挑戰。如客戶認證、人才和生產本地化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等,事實上,JDSU完成從國外到深圳工廠的轉移花費了將近5年的時間,期間艱辛相信只有JDSU自己清楚,盡管國內擁有大量的高級知識人才,但大都缺乏工業化的經驗,需要相當多的時間磨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也算給同行一個忠告吧。
“1+1>2”
JDSU一路走來可以說是靠不斷兼并壯大起來的,有人說兼并收購可以起著"1+1>2”的效果,但也有人指出“過度擴張”才是導致JDSU今天困境的主因,蔡博士表示不能斷然說兼并好與不好,從JDSU的擴展歷史可以看到,當中的情況都是比較復雜的。JDSU到現在完成了與40多家公司的組合,但每個時期或過程合并策略都有所不同。
他將JDSU的合并劃分為三個主要部分:①JDSU早期發展階段,1999年7月,JDSFitel與加州硅谷的全球第三大器件制造商Uniphase合并成為JDSUniphase,這項70億美元合并,創造出了當時名噪一時的明星公司。②2000年更以15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全球第二大器件制造商E-Tek。③以450億美元收購SDL,SDL早期產品單一,主要生產980nm泵浦激光器。JDSFETEL,E-TEK,SDL合并前各自進行的一系列合并各有不同的策略,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當然,所有這些收購幾乎不是以現金方式進行的,大都是以股票、股權轉讓的方式完成,很少現金交易,這就為JDSU節省了很多資金。當完成大大小小40多家公司的組合后,JDSU毫無疑問已經是光器件產業的巨人了,可以說沒有這些合并就沒有如今的JDSU,但合并組合并非沒有代價,JDSU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有效整合”了,這也是一個行業共性問題,而JDSU面臨的問題尤為突出,如何將不同理念的公司進行有效整合成了JDSU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話題,JDSU為此進行了艱苦而又卓有成效的努力,從我們觀察的角度來講,這一過程對JDSU而言是痛苦而又無奈的,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光通訊產業的沉浮興衰。不管怎樣說,JDSU現在的整合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現有業務已經穩定下來。并且顯然,JDSU對這樣的收購并沒有失去信心,Acterna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蔡博士表示,未來JDSU還要根據發展狀況需要進行更多收購。
“一站式”的道路正在延伸中
JDSU一直在走“一站式商店”的營銷模式,這種模式目前是否有效?回答是肯定的。
不過蔡博士表示現在的“一站式”理念已經發生明顯改變,可以說在先前“一站式”理念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過去我們知道客戶一般希望在一個供應商那里買到所有的產品,這樣就只需一個認證系統,一個供應商,省掉了很多煩瑣程序,這就是JDSU先前在推行的“一站式”理念,但這種理念到現在已經漸漸落伍,由于大的系統商也是從各個供應商購買光器件/模塊來組裝系統,當他們發現一個供應商可以提供幾乎是他們所需器件全部的時候,系統商的想法就開始轉變了:他們要求JDSU直接為其提供整合好的子系統,因為他們直接組裝已經不劃算了,還不如直接將這一部分的工作轉移到JDSU這樣的子系統供應商手中。
“現在的系統商需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蔡博士如是說,“我們的客戶已經開始走這條路了。”
未來之路走向何方?
未來JDSU深圳工廠除了半導體芯片不生產外,將生產其他大部分通訊光器件,組件和模塊。
最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是,JDSU深圳工廠除了生產各種無源器件外,還開始生產有源器件,如泵浦激光器,根據蔡博士的介紹,目前深圳工廠已能生產980nm EDFA泵浦激光器和輸出功率高達5W的工業激光器,這說明深圳工廠的技術工藝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
根據蔡博士的介紹,目前深圳工廠的廠房面積大約為三萬兩千平方米,最多能容納4000名員工,換句話說,現在深圳工廠的仍有很大潛力,毫無疑問,深圳工廠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器件生產基地了。
目前JDSU在深圳已擁有一只面向全球的市場和研發隊伍。
整個訪談過程中,蔡博士都是面帶笑容的輕松神情,作為一個為JDSU奮斗8年的干將,蔡博士顯然對JDSU的未來充滿希望,而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除了祝福也就沒有其他的語言了。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