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將成阿里新商業文明重要組成
來源:IT專家網 作者:管理員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9-23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阿里巴巴十周年的日子,阿里巴巴十周年,馬云正式提出了新的商業文明的內涵,即是未來十年,阿里巴巴即將打造以“誠信、開放、懂得分享以及責任”的商業文明環境。
國際展覽產業聯盟2008年由阿里巴巴聯合各NGO組織共同發起,前身為展覽企業聯盟,聯盟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展會”為使命,立足服務于全球中小企業;衛哲認為,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建立聯盟組織,圍繞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形成生態鏈的戰略合作伙伴。在國際展覽產業聯盟召開之際,阿里巴巴的另外一個聯盟大會--國際物流產業聯盟大會?也在APEC期間召開,阿里巴巴希望通過發起成立國際聯盟組織,形成新商業文明生態鏈下的戰略合作伙伴。這是新商業文明生態鏈發展的需要。因為,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是阿里巴巴新商業文明的生態鏈中的一環,而在這個生態鏈中,不能沒有傳統行業的影子;用衛哲的話講;“因為我們不相信互聯網可以完全人與人見面交流的需求,互聯網不可能取代貨與貨之間實物的交流和轉運。”
然而,阿里巴巴發起成立線下的行業聯盟組織,是否意味著對于傳統行業是一個沖擊?在國際展覽產業聯盟大會期間,阿里巴巴集團主辦的另外一項重大活動:第二屆網貨交易會正在杭州休博園如火如荼地舉行。這讓人不得不會有很多疑惑:阿里巴巴是否開始向傳統行業發起沖擊?阿里巴巴是否要開始從事線下的展會活動?衛哲用了“虧損模式”解釋了這一問題。他認為一個產品有盈利模式,但也有虧損模式。網交會就是一種虧損模式,第一屆網貨交易會在廣州舉行的時候,投入的成本是1千萬,而現場線下成交是800萬,所有展臺是免費的。所有的淘寶賣家把網貨交易會變成自己展示貨品的品牌,雖然現場的交易率比較低,但是卻促進了支付寶的交易量,促進了淘寶網以及B2B電子商務平臺的成交量,比如很多淘寶賣家成為了B2B的采購商。因此,網貨交易會不是意味著阿里巴巴進軍傳統的會展業,阿里巴巴也不希望通過展會實現盈利。
利用電子商務 打造三百六十五天永不落幕的展會
國際展覽產業聯盟組織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展會,所以在這次大會上,針對目前傳統會展行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而衛哲對于電子商務如何幫助傳統會展業發展升級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目前,傳統會展業對于辦展投入相當大的線下資源,但是基于展會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使得展會現場的效應無法具備持續性的特點。如果能夠延續一個現場效應,那么就能分解在展會現場投入的資源成本。衛哲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忘記掉展會的三天,我們要把大量的開發資源集中在之前和之后的服務商,之前、之后的服務才是必須的。”而國際展覽企業聯盟一直致力于聯合各個展覽要素企業組織,利用電子商務的品臺、打造網上的展會信息平臺,把展會三天的效應擴展到365天,“用三天的線下展會成本,換來幾十萬的成本,這就是三天的成本,我們有365天的效果。”
評論comment